金观平:中国优质产能为世界经济添动力
- 编辑:5moban.com - 18据悉,截至2月25日18时,全市返乡农村劳动力市外就业35.80万人。
下次我们一起去武汉大学看樱花。卢刚健老师给我们贴心地发来了防护技巧。
我搭乘的大货车是4号车的师傅,他叫刘阳平,是昭阳区苏家院镇人,从事运输行业已经有七八年时间,常年在外奔波,他的驾驶室里都备好了被褥。刘师傅也不生气,打趣地说:我们出来讨生活比较早,经历得多,看起来是要老些。可对于一个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城市来说,可能只能解决很少一部分人暂时的困难。2月12日早上6时30分,车队开始驶入武汉,我开始把口罩、手套戴好,全副武装,感觉随时伸手就能触摸到病毒。刘阳平说:作为昭通人能把物资送到武汉去,我感到非常自豪。
等我,不要着急走,我给你多拿几个口罩,一定要注意防护,我早上刚买的蛋糕,带着路上吃。2月19日,这是记者跟随昭通赴武汉物资捐赠工作队回到昭通到位于市委党校凤鸣皇朝服务中心隔离的第6天,按照相关要求,此行到武汉捐赠物资工作队的42人需要在这里医学隔离观察14天。刘师傅也不生气,打趣地说:我们出来讨生活比较早,经历得多,看起来是要老些。
短暂的送别仪式,我和由爱心司机、公安干警、党员干部、媒体记者42人组成的云南昭通赴湖北武汉捐献物资的工作队出发了。聊天中发现他才比我大两岁,我特别诧异,开玩笑地说:你看起来有40多岁了。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2月12日,10时左右,我们的运输车辆到达武汉市蔡甸区民政局大门口,我们一眼就认出对方是同行,她在蔡甸区融媒体中心做记者,负责采访这次物资的捐赠报道。
一辆鄂A牌照的红色轿车极速地行驶在路上,这座城市前所未有的寂静,这个时间这辆车要不是有性命攸关的大事应该也不会出现在这里,祝愿安好。渝萌,这个乐观可爱的武汉女生,要不是这次疫情的发生,也许我和她的人生应该不会有交集的。
陈允琪关切地让我等着她,她马上到车里去取自己好不容易才买到的口罩。也许某一个微风熏陶的午后,我们就可以奔跑在户外。她和我一样从事新闻工作。所有的遇见,都是生命的礼物。
可亲可敬的马贤英老师通过微信给我发来了祝福。她打开手机跟我分享了女儿这10几天困在家里的画作,女儿用稚嫩的画笔画出了战胜病毒的信心和决心。267吨物资,对于昭通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她给我说着武汉的疫情,看她淡定从容地诉说着这个城市的伤痛,我不禁非常心疼她。
从疫情爆发以来,一时之间,生命的脆弱如此近距离地靠近我们。临行前3岁的儿子和5岁的侄儿把我和弟弟的党徽别在胸前铿锵有力地喊出加油,我不知道两个小宝贝知不知道这几句话的含义和力量,但是他们给了我前行的动力,这是他们给我的特殊的送别仪式,至今他们已在家呆了20多天了,临走时儿子对我说:妈妈,我不会叫外婆带我去外面玩滑滑梯了,我会乖乖在家的,外面有病毒。
渝萌说:我出来跑新闻,孩子都是父母在帮忙照顾,希望这一切赶紧过去,武汉会很快好起来的。一路上,16辆大卡车42名工作队员们克服大雾、多雨、冰凌等困难昼夜兼程赶路,饿了吃方便面,困了在驾驶室里打盹,只为把267吨价值300多万元的爱心物资早日送到武汉。
真的好担心,只要你平安归来。清晨,久违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射进酒店的房间,一群不知名的小鸟叽叽喳喳在窗外飞来飞去,一切充满了活力。这是一段特别的生命体验,有书可读,有食物可取,有电视可看,有电脑可用,这样的日子是不着急的。实在拗不过她,我带着她给我的口罩上路了。回想起出发前的点点滴滴,不禁泪目。(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莫娟)。
一路上有空就给妻子打电话,叮嘱她在家要注意安全,出门戴口罩,做好防护酸菜鱼、红烧肉炖土豆、青椒炒肉、炖排骨……每天一日三餐,合理搭配。
在厚厚的防护服包裹,护目镜的遮挡下,怎么也看不清楚刘医生的长相。雷朝云说:虽然穿着防护服很憋闷,但是看到去武汉运送物资工作队的队员们为了把昭通人民的心意送到武汉,不在乎被隔离14天,他们的付出和捐赠让我们很感动也很暖心。
为了让留观人员吃得好,这里的厨师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变着花样做不同的菜式。隔离人员到房间门口取饭菜时或多或少都会跟刘医生聊上几句,诉说这枯燥无味的隔离生活。
护士给我测量了体温,并交代我不能一直躺着,要起来活动下。他们长时间单独相处,时间长了难免焦虑,他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缓解大家紧张焦虑的情绪,适当调动下气氛,虽然只有简短的交谈,但隔离人员也非常愿意找个人说说话,不管是询问身体状况,还是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刘信才都会为留观人员一一解答。留观人员在这里都是单人隔离,不能出房间。谈起这段时间最让雷朝云感动的事便是云南昭通赴湖北武汉物资捐赠队的42名工作人员为了节省防护用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没有穿防护服,把急需的防护服捐赠给了留验观察点的医护人员。
他给我送来了油膏、稀豆粉,居然有油膏和稀豆粉,让我十分的诧异。刘信才医生除了是脾胃科的医生,他还攻读过心理学。
记者在房间里呆着实在憋闷,想着能不能请医生帮忙借根跳绳活动活动,在工作群里市中医医院的护士杨晗立刻答应我从自己家里帮我送一根跳绳进来活动下筋骨,这让我非常感动。只要隔离人员提出了要求,都尽量满足,尽力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听着他变化着各种腔调呼喊房间里的隔离人员吃饭,愉悦的声调传遍走廊,空气中弥漫的消毒水味好似也多了几分快乐的味道。(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莫娟)。
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身兼数职,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朋友、家人……昭通市中医院副院长唐燕介绍,2月3日晚,昭通市中医医院组织了医务人员对酒店房间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要求布置。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留验观察点实行全封闭管理。时间一长,大家难免会焦虑,甚至恐慌,所以除了满足隔离人员的生活需求,昭通市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们还充当隔离人员的知心伙伴,不断安抚他们的情绪。但是参与这项工作的医护人员们没有任何一人叫苦叫累,他们一心想着把工作做好,让留观人员能健康回家。
市中医医院推拿科医生雷朝云经常会在工作群里叮嘱隔离人员要注意身体,勤开窗,做运动,他还把简单易学的气功《八段锦》发到群里,供大家学习。2月13日晚11时35分,云南昭通赴湖北武汉捐赠物资的42名工作队员从武汉回到了昭通。
经过一系列的消毒杀菌工作,42人住进了位于市委党校的凤鸣皇朝服务中心,开始了医学隔离观察14天的生活。2月4日开始正式收录留验观察人员,截至目前共收了145人,已有20人经过14天隔离观察后,核酸检测阴性,临床症状基本正常,解除了隔离。
医护人员里女生比较多,穿上隔离服后本身就很费劲,隔离服好像个袋子把个子小小的护士杨啟梅装在里面,尺寸不合适,杨啟梅就用胶带把隔离服死死缠住。2月16日早晨9点,熟悉的声音敲响了记者的房门,每天听到这个欢快的敲门声,记者便知道是昭通市中医医院的刘信才医生给我们送早饭了。